中国跑步进入老龄社会,庞大的人口基数显而易见形成巨大的市场,但是不能笼统地讲,养老是一个“风口”。养老行业里的刚需,医疗介入和长期照护,投资巨大,周期长,目前是国资、险资、房资的天下。互联网创业中颇具有话题性的财务投资人因为追求的是中短期财务价值,并且资金成本高于长期照护的利润,并不重点关注这个领域。
主笔/杨璐
新消费人群,银发族
今年的创投领域显得有些平静,跟前几年左一个对决,右一个大战的血雨腥风相比,话题性项目不多。这样的环境里,养老成了一个让投资人津津乐道的领域。老龄化在中国已经是一个肉眼可见的变化,联想到老龄人口的基数和他们的消费力,理论上是一个蕴涵着很多机会的领域。实际进展是怎么样呢?广场舞鞋是一个很好的观察入口。林伟2020年进入到这个领域的时候,惊异地发现,虽然广场舞已经在社交媒体上成为热门话题,中国大妈的购买力也扬名海外,可市场上居然没有广场舞鞋这个品类。他去观察和拍摄了不少广场舞队,也做了走访,发现大妈们要么穿旅游鞋,要么穿普通的平底鞋,并没有一个标准。他还跑去舞蹈装备的商店,舞鞋琳琅满目,依旧没有专门为广场舞设计的舞鞋。
广场舞需要一双专门的舞鞋吗?林伟说,跳广场舞的人群年龄在45岁到65岁,这个年龄段的痛点是一走就累,一跳就震,一碰就疼。“一走就累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足弓扁平了。一跳就震是因为后脚跟的脂肪变薄了。一碰就疼是因为很多女性年轻时穿高跟鞋,老了以后拇指外翻,脚变形了。严重的都得做手术。跳广场舞时候,往前搓脚,她就很疼。”林伟说。
林伟看到了这个市场空白和潜在的需求,打算研发一款广场舞鞋。“我希望它首先是时尚漂亮的,因为舞鞋是艺术的一部分,除此以外,它得是能解决中老年人痛点的。”林伟说。他到北京舞蹈学院四面卖装备的地方选了一款跳爵士舞的舞鞋作为雏形,再进行改造。这种鞋为了能做高难度的动作,鞋底中间是断开的。对于专业舞蹈演员来讲,这样的设计没有问题,但是对于老年人,就得考虑安全性。林伟拜访了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和双星集团,寻求技术和生产支持。“清华大学的这个机构负责国家很多金牌运动员的康复,也采集大众体育数据。双星集团是一家百年企业,它有很全的中国人脚形的鞋楦。我拿着清华大学的数据、康复理论,以及双星集团做鞋的经验,结合对中老年人跳广场舞的理解,做出了一款广场舞鞋。”林伟说。
说起来简单,材料、工艺和成本控制等细节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就复杂许多。跟其他舞蹈在练功房和舞台上不同,中国跳广场舞的场地千差万别,如何保证运动性,又要防滑和安全就需要反复斟酌。老年人尤其的生理特点也得考虑在内。“老年人足弓是塌的,所以,一走就累。我受到赵州桥启发在足底做了一个足弓支撑桥。把老年人的足弓顶起来,这个申请了专利。现在很多顾客不但穿着它跳舞,也穿着它爬山和逛街。”林伟说。
林伟没有做鞋的经验,研发过程里碰到很多困难,坚持下来的动力在于,他看好老龄市场的发展。他出生于1963年,本身就进入了中老年的人生阶段,并且从1994年到2004年都从事保健品行业,保健品消费者里有很大比例是老年人,林伟跟这个群体打交道了20年。个人生活和职业经验都让他对中老年群体很熟悉。“2020年左右,老龄化的讨论越来越多。我对这个话题很敏感。当时就想创业,第一是以健康为方向,第二是做点有价值的、从前没有尝试过的事。”林伟说。他想做一个中老年人生活方式的品牌,那就需要找到一个工具跟这个群体发生连接。
林伟偶然看到一篇关于中国大妈的报道,其中对广场舞人群的年龄、身体状况、地域分布、心理特点等都有具体的介绍,既然“得大妈者得天下”,广场舞鞋就是正在寻找的那个工具。它具有爆款的潜质,在电视购物频道里这种叫做爱风尚的广场舞鞋很高销量是40分钟卖了6200双。“现在讲爆款,大家都想到电商。可我的消费群体是中老年女性,跟上网相比,她们更爱看电视,匹配的媒介渠道是电视台。”林伟说。印证了这个产品的市场确实好,林伟开始发挥它的工具作用。他把舞鞋免费赠予给广场舞队的队长,一个广场舞队长可以影响30个队员,目前舞鞋已经送出去10万双,建了200多个广场舞队长的微信群,吸纳了6万多个广场舞队长。这些队长和她们的队员就成了林伟的种子用户。他创立的中老年人生活方式品牌爱风尚是一个社交电商,广场舞队长、队员和她们的闺密不但从爱风尚的平台上购买广场舞鞋,也能买到广场舞服装、老花镜、按摩枕等服饰、保健、食品、日用百货等全品类,但适合中老年人使用的商品。
花这么多心思研发产品来撬动一个市场是因为林伟看好银发经济在未来的发展。华映资本的张倩鋆和团队把中国人口从2021年统计到2050年,她说:“从2021年到2050年,能较为明显地看出60岁以上人群占比的扩大。现在中国人口占比很高的群体在45岁到60岁,以及25岁到35岁。到了2050年,人口中占比很高的人群在55岁到65岁。中国的人口结构里,银发族将占据主力。”未来的中老年人也是具有支付能力的人群。恢复高考的第一代大学生陆续退休、已经迈入50岁的“60后”,即将迈入50岁的“70后”,他们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年富力强时是社会的中坚,也是积累财富很多的世代。
综合性的电商平台上已经能看到银发族的群体日益庞大和活跃,很近两三年淘宝和天猫定期发布的趣味购买数据里,总是单独辟出银发族的消费行为。比如年轻人喜爱的“潮鞋”在今年中老年群体里的销量就增长了100%,汉服的增速是110%。老年人也不再全是操劳节俭,不讲究吃穿的形象。今年方便面、即食火锅、即食米饭在中老年中的消费增速都超过了100%,面膜手膜、口腔护理甚至医美的消费也都增长显著。
淘宝去年以40万元年薪招聘老年用研员,被看作是对银发族群体发力的营销活动。随后,它推出了亲情账号,也就是在登录界面加入了一个“建立亲情账号”的入口,可以由子女建立亲情账号,邀请不太会独立操作的父母来绑定。在这个场景里,子女和父母可以聊天讨论看中的商品,也可以使用“亲密付”的功能,让父母在一定额度范围内直接下单,由子女付费。亲情账号的负责人阿鬼说:“假如从产品的角度讲,亲情账号其实是熟练用户教育小白用户的设计,可实际使用者里确实很多是子女与父母的绑定。淘宝平台50岁以上的用户已经超过了1亿人,就得为这些用户的习惯和需求提供服务。”淘宝和天猫现在已经做到了千人千面,每个人的推送都依据之前的浏览和购买数据,但是,它们专门为中老年人做了一款页面。阿鬼说:“假如支付宝账户捕捉到用户是中老年人,淘宝自动显示成老年版,它的页面更简洁,字体很大,推送的产品也是偏向于老年人购买习惯的。”
养老的消费升级
在向老年人卖东西、卖服务,让他们兴奋之前,中国养老的讨论聚焦在老年人的医疗和失智失能老人照护等方面,这是刚需。源远流长的传统观念是“养儿防老”,可现在,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老去之后,将面临两个独生子女承担四个老人的养老责任。假如年轻人生活在大城市、沿海地区甚至定居海外,照顾家乡的父母更困难。同时,中国的养老服务还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大部分报告和论文里都会写的现状是养老服务床位总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护理人员短缺等等。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助理总裁、泰康之家首席养康执行官纪琼骁说,谈论养老是一个什么生意、投资收益是多少之前,首先得确定的是,它是一项有价值的事业。
泰康是很早进入养老产业的企业之一,经历了中国养老从“事业”到“产业”的演变。泰康是从2007年开始关注养老领域的。假如从消费升级的角度看,当时市场上并没有合适的产品,甚至对于老年人有哪些具体需求也没有广泛共识。“金融行业的特点是一旦客户资产沉淀在具体的业务里,客户关系十分简单深度绑定。这时候比如说,泰康的客户购买了虚拟的金融产品之后,保险的赔付就是给钱。钱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补偿,再多钱假如买不到服务还是解决不了痛点。客户不想老了以后,生活品质出现断崖式下降,这个需求让我们想做养老服务。这既服务了客户,也延伸了客户价值链条。”纪琼骁说。
国内没有供参考项目,泰康团队去发达国家学习经验。很早去的是日本,因为日本跟中国的文化和观念很接近。一开始他们也走了歧路,模拟日本的居家养老,在望京做了一个送服务上门的项目,招聘了一个保姆团队。可这些保姆很快就被上门服务的家庭给挖走了。泰康要给员工交五险一金,家庭把钱全都给保姆。保姆每月拿到手的钱增加了,就跳了槽。那个机构只存在6个月就关掉了。”泰康团队继续考察发达国家的项目,很后选中了美国的CCRC模式,也就是说这个养老社区里包含独立生活和专业护理两种业态,通常也有协助生活和记忆障碍的服务。即使入住的老人生理状态发生改变,仍然可以住在同一个社区。
北京昌平的泰康之家燕园就是泰康第一个按照CCRC模式建设的养老社区。燕园表面上看起来不像传统的养老机构,倒是很像一个中高档小区,有一居室、二居室、三居室的户型,业主公共空间和内容很丰富,户外是根据老年人喜好设计的绿植景观和花园,室内有健身房、恒温泳池、舞蹈练功房、阅览室等。仔细看跟普通高级住宅不同的是,细节都进行了适合老年人的设计。小区里没有台阶,走廊也更宽,这是为了方便轮椅出行、两个轮椅并行。家具都是定制的,边缘都是园角设计避免划伤,并且比普通家具要重很多,防止家具倾倒磕碰到老年人等。室内和室外的地面也都是尤其设计的,室外路面踩上去像质量上乘的地毯,软而有弹性,室内卫生间地面用了一种超防滑材料,遇水防滑、防止老人摔倒等。养老的重点在医疗,燕园配套有二甲医院,不用出小区就能就医。医院的环境很好,病人也少,聘有名医,院长王开平曾经是火箭军总医院院长,治疗老人常见的糖尿病的医生,还有亚洲糖尿病学会副主席、中心保健会诊专家杨文英。
燕园设计和建造在十几年前,当时中国还没有聪明养老、活力养老,健康养老等概念。除了参考成熟市场的模版,燕园的硬件和软件主要靠跟住户们的打磨。“只有一条准则,入住的老人要什么,我不计成本地满足。因为老人们也没住过这种模式的养老社区,很多时候也不一定有具体诉求,他只知道舒适不舒适、兴奋不兴奋,那就要我们长期的观察和访谈。现在,我们能够总结出老年人阶段的身心七大需求来。”纪琼骁说。燕园是一个样板产品,跑通之后,陆续又复制到一线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中。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投资巨大、要跟各个有关部门打交道办资质,并且周期很长的复杂生意,仅泰康燕园一个项目投资就超过了50亿元。无论养老领域的投资在今年被炒得有多热,这种硬核养老的门槛很高,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入场的是国资、险资和房资。保险资金的特点跟银行不同,它资金量大、周期很长。比如说,假如是期缴产品,甚至可以延续20多年。这么长周期,资金滚动而形成的一个大的基金池,需要选择跟它相匹配的投资。资产治理上叫作‘久期匹配’,长资金要配长资产,短资金要配短资产,比如短期资金用长期资产匹配,造成一个总在腾挪的局面,空窗期就有损失。养老社区就是一个长资产,有一个很长的亏损期、爬坡期,慢慢走入它的利润期。它的时间很长,但实现资金流为正以后,利润就很稳定。这种长资产跟保险资金是匹配的。”
除了因为中国老龄化而产生的巨大市场和需求,养老领域的投资在今年的环境里被看好,也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它反周期。纪琼骁按照自己的理解总结,周期变化主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经济活动的周期一般在10年到12年左右。一个是从波峰到波谷的过程有传导性。“它能从虚拟到实体的传达。比如美国次贷危机,很开始是次级贷款的两家机构,然后蔓延成金融危机,很后是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还能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之间传导。”纪琼骁说。从这个角度看,养老社区的投资是反周期的。纪琼骁说:“养老社区的投资大,期限长,可能要20年到30年,自然就是反周期的。无论经济周期在波峰还是波谷,养老社区有自己的节奏。另外是传导性造成的周期变化,泰康社区的办法是购买虚拟的保险产品,获得实体的养老社区居住服务。虚拟到实体之间自成闭环,不受外界影响。”纪琼骁说。
养老产业的火与冰
就像广场舞很热,可市面上却没有一双专业的广场舞鞋一样,养老行业是一个外面看起来热闹,内里却曲折蜿蜒的领域。泰康养老社区的案例说明,养老社区、养老地产的巨额投资和漫长周期,跟过去10年里群众津津乐道的创业项目不是一回事,它把很多创业者挡在门外。
也有人一直在尝试用互联网创业的逻辑来做养老。“养老e周刊”的创始人孙黎是养老领域的连续创业者,还把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总结给其他企业和创业者分享。亲历了养老行业几年来的沉浮,他觉得中国养老行业只在老年人健康时愉悦自我的消费,比如买保健品和失智失能后子女请护工这两端愿意付费,中间过程比如,创业者时常尝试的康复、医药照护等升级需求很难做起来。
孙黎在2021年曾经给上海家政协会做过治理系统,把阿姨的年龄、籍贯、薪资等数据做整理。顾客的需求输入之后,就能迅速列出所有匹配的阿姨,提高治理效率和收益。这其中10%左右的家政需求是中年人给家里失智失能老人请7×24小时家庭看护的订单。他对比15年收入增长的数据发现,老人护理的涨幅是很少的。月嫂涨了5倍多,老人护理只涨了2倍。他还在北京回龙观做过利用社区医生的闲置时间给老人做上门健康治理的项目。“社区医生上门看看老人的病例,翻一翻小药箱,很多老人药箱里的药是过期的,然后讲一些健康小知识。我们收费很便宜,四次上门服务只要99元,老人也说这个服务挺好的,可续费率只有2%。续费的老人要么是在国外生活过,要么是高级知识分子,认可这种服务的价值。”孙黎说。
结合养老护工的薪资涨幅低和上门健康服务行不通,孙黎觉得中国现在的养老观念跟发达国家不一样,导致了很多理论上的需求没有市场。“比如说,中国人都愿意在教育上花钱,因为教育是顺应人性的,你的投资能看到孩子的成长。老人的曲线是向下的,不管怎么样健康治理和服务,他都要走到很后。这也是一笔经济账,比如我看过一个养老照护的升级项目,工作人员每周上门两次,一次做身体康复,一次陪着老人下棋遛弯。每小时150块钱,每三个月一个周期。这个商业逻辑没问题,人群也精准,可老人的子女会想,与其一个月花1200块钱在半失能的状态,能康复到什么样还不知道。不如老人失能之后请一个7×24小时的护工,每个月花4000块钱,什么事都不用管。这个项目的创始人很有想法,做得很辛劳,可是消费者不认可,没做起来。”孙黎说。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才让更多的创业者入场。孙黎说,现在聊养老的创业项目,得把时间往前倒到2021年,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出现了,当时看这跟养老没有关系,其实是它们把老年人跟移动互联网连接起来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老年人也开始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产品,线上获取老年人的数据和订单得以实现。
只不过,老年人陆续把功能机、老人机换成智能手机的过程,并没有引起互联网投资的重点关注。医养社区、养老地产等项目的投资大、周期长,很长时间里比较适合房资、险资、国资进入,它们的投资周期是匹配的,互联网投资通常快进快出,跟这种项目的节奏并不一样。张倩鋆在华映资本专注文娱消费领域天使到B轮的投资,她和所在团队对900多家跟养老相关的项目进行了调研和数据分析,并且出了研究报告。她说:“2021年养老第一股 ,互联网投资虽然也在看跟养老相关的项目,可不是尤其热。因为当时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没有到针对细分人群开发的项目,老年人对移动互联网的接触程度也不高。”当时,中国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一年能出来几个风口,那样的环境里,不太可能聚焦在一块还未成形的领域。
现在移动互联网进入到下半场,连小镇青年、下沉市场都成了各种项目争夺的战场。放眼望去,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就成了一块尚未开垦的流量池,并且十分庞大。腾讯的报告显示,近五年来,老年人触网的速度是整体移动互联网普及速度的1.6倍。截至2021年6月,中国的中老年网民总数已经突破了两亿,其中50岁以上网民超过8000万,60岁以上的网民超过4000万。智能手机和它所打开的虚拟世界也迅速成为老人们的重要消遣,8.7%的老年网民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甚至有机构专门发布了《中国中老年人“网瘾”热点监测报告》。
假如把老人放在移动互联网流量逻辑里看待,养老产业的内容范围扩大了。除了传统的医疗康复和对失智失能的照护,健康活力老人的需求是移动互联网投资的机会。张倩鋆说:“银发族总体的需求是不孤独、不生病、不掉队。再具体的按照年龄来划分,50岁到70岁的老人属于健康活力型,他们对娱乐和消费的意愿空前强烈。70岁到80岁的老人属于轻度照护型,他们可能会需要康养服务、智能化的医疗服务。80岁到90岁的老人可能就需要医疗介入了,那是机构养老、医疗用品的市场。90岁以上的老人可能需要关怀慰藉,是心理疏导、金融服务、临终关怀的领域。”
张倩鋆按照年龄段画一张“银发需求金字塔”,创业项目很活跃,也是华映资本重点关注的是金字塔的底层,50岁到70岁老人的市场。张倩鋆说,这群人换算下来,主体是“60后”。他们陆续从忙碌的工作中解放,随之产生强烈的孤独感,适应性退化,同时他们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拥有较高的触网频率。财富和时间双自由的状况下,他们对社交娱乐、内容消费、教育社群和旅游婚恋都可能产生需求。“我预备投的一个老年人项目就是做综合服务的,偏向电商和旅游。电商产品公司优选了日本供给链产品,而旅游方面,公司针对旅行的食住行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对老年人的服务做到了极致。我认为垂直化的适老服务有机会。”张倩鋆说。
把互联网上半场重做一遍
除了广场舞鞋,林伟还联合清华大学体育科学与健康中心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以广场舞命名的协会,邀请清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厦门大学等学校跟体育和舞蹈相关的专家教授担任专家委员会主席。“协会是在民政局备案、工商局注册的,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可以举办比赛。很多广场舞明星,相当于年轻人里的网红,愿意到协会里做一些事情。她们也推荐更多的舞蹈队长跟爱风尚熟悉。”林伟说。铺开这么庞大的一个摊子,林伟说:“我的目的并不是像一些老年健步鞋品牌那样做老年鞋企业,而是可以类比成小米。小米很初吸引的是发烧友、工程师人群,然后推出硬件,后来又发展出生态链。我用广场舞鞋和广场舞文化跟中老年人建立信任,未来围绕着他们的生活场景和状态可以打造很多产品、内容。”
既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中老年群体成了几乎未被开垦的流量黑土地,很多人希望像林伟一样,再把移动互联网上半场的经验重做一遍。其实已经有项目吃到了中老年人群触网而带来的流量红利,小年糕、美篇、糖豆都已经是千万级用户的级别,并且被很多创投界看作是中老年人群的代表性项目。
小年糕是一个制作电子相册的小程序,并由此构建内容社区。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小程序洞察报告》,它以21184.7万月活跃量排在榜单第一位。小年糕的创业灵感来自于创始人茹海波自己的需求,他想为自己的孩子做一个配乐的电子相册,可当时市面上流行的一些电子相册和配乐视频软件操作起来非常复杂。茹海波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在IT行业里工作了很多年,像他这样的人都要研究半天制作方法,对互联网小白用户更困难。小年糕的联合创始人林水旺说,小年糕创业之初并没有想过针对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他们的宗旨就是做一款让互联网小白也迅速能学会使用的工具。
小年糕的第一个爆点是创立8个月的时候,因为这是一款电子相册的工具,内容跟纪念日、节日等是高度相关的。2020年建军节前夕,林水旺做了一个1998抗洪的内容,在老兵群体里被广泛转发,当时小年糕的粉丝只有三四万人,这篇内容的点击率是1600万。林水旺说:“小年糕很开始没有定位在某个特定人群,内容都是大众化的。比如曾经做过知青题材就能在上山下乡的人群中传播,做过教师题材就能在教师群体里传播。可能冥冥之中,中老年人喜欢拍照,用照片分享自己的生活、互联网操作经验不多等特点跟小年糕的产品契合。一年多以后,我们发现这个群体尤其喜欢使用我们的软件。”
小年糕能够获取庞大的中老年用户也是因为一直选择了依托微信生态圈的发展策略。小年糕创立的2021年、2020年左右,很多创业项目都在做APP,小年糕却选择在微信公众号里搭载电子相册工具。林水旺说:“当时微信的用户越来越多,浏览器网页的体验也在慢慢完善。它尤其像PC端时代浏览器的体验统一。当时,因为浏览器功能越来越强大,很多从前必须安装客户端的应用变成网页应用了。比如腾讯视频或者新浪,它不需要再安装客户端了,直接通过网页提供服务。我们觉得这个过程在移动端还会重来一遍。”
微信是中老年人群接触移动互联网的一个主要通道,因为它用来跟子女、亲友联络,是功能机过渡到智能手机的桥梁,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1年9月,微信55岁到70岁用户达到了6100万。林水旺说:“他接触到一些用户连微信都没办法熟练使用,会问工作人员为什么照片只能发9张,怎么分享、怎么收藏内容。”这样的操作能力下,微信可以说是中老年人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第一道闸,随着APP增多,过滤的人也越来越多,那么,巨大的流量就停留在微信里。林伟想做中老年人群中的小米,他的平台爱风尚也是依托于微信小程序创建的,同样因为这里能集中找到他的用户。
依旧要探索刚需的产品
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10年的经验和庞大的中老年人群,不少创业者雄心勃勃想做中老年版的美团、中老年版的马蜂窝,或者下一个拼多多,对于财务投资人来讲,这是具有话题性和吸引他们关注的领域。可假如想到父母和我们的老去,买不动也玩不动的时候,会有需要医疗介入甚至失智失能照护的那一天。那么多的资本和聪明才智能否应用在这个刚需领域,为我们提供更丰富的、保持生存品质的选择呢?纪琼骁说,泰康一直在想办法降低养老社区的入驻门槛,未来也不排除推出更大众化的产品,能覆盖到更多的人群。也有资金实力和背景远远比不上国资、险资、房资的创业者在这个领域探索,前10年,如孙黎的观察,很多人栽了跟头,可依旧有人还在坚持。
发源于上海的爱照护已经有70多家线下门店,连接300多个社区。它的模式可以理解为各品牌康养社区、康养地产的简易版。老人们住在自己家里,相当于康养项目里的公寓,然后在社区里建一个爱照护的康复中心,里面设有床位,相当于康养项目里对老人的康复、照护环节。老人们并不需要始终住在康复中心里,而是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去住一段时间进行练习,这样就提高了床位周转的效率。创始人丁勇说,比如一个养老社区的规模可能是需要建造400间公寓,那么,我只做40张床,也能达到同样的照护规模,并且成本是大大降低的。
这件事能够实现,首先得改变老人、子女对养老的理解。孙黎所观察到的人们在失智失能之后的7×24小时阶段付费,而不是前面的保健和康复的现象,丁勇也同样有体会。他觉得现在的养老观念之下,养老是少见的业务过程和财务目标互相矛盾的行业。“业务过程是我提供服务给你,向你收费。财务目标是多收费。那么,很好就是你什么都不做,躺在那里,一切都由我来服务,我就能挣到更多的钱。可对于老人来讲,这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民政部来我这里调研,我也讲能不能从评估上改变一下。我们现在是评估老人哪里不行,我们提供什么服务。能不能变成评估他哪里行,然后通过什么手段维持住。”丁勇说。破解现在养老行业的发展瓶颈,丁勇说:“人们对于养老服务的考量应该转变。第一,服务机构有没有办法让老人更像健康的人。第二,有没有办法把这个健康水平量化。”
老人能够通过康复达到生活基本自理吗?爱照护里设计了“零卧床”练习和“零尿不湿”练习。丁勇说:“大部分卧床是人为导致的。养老领域里有很多跟人性相关的事情,很亲的人不花更多的耐心和时间去帮助练习,老人就卧床了。或者是过度护理,导致很后动不了了。成人尿不湿也是人为导致的,人是有生物钟的,可以鼓励老年人练习自己的便意和尿意,就像小朋友出门前、睡觉前、上课前,爸妈练习他上厕所一样的道理。我在澳大利亚看到控制得好的老人,一天只用一个尿不湿就可以了,而且只是用来防范,其实是干净的。”
假如转变养老观念,再去分析长期照护的时间分配,会发现,它实际上包括了照料、康复和护理三部分。“这三项里康复是很有价值的,护理是偏医学的部分,假如没有生病就不需要。占时间很多的是照料。我拿了日本100多家机构的数据参考,发现康复和护理一共占有20%多的工作量,照料占据70%,剩下的时间是社交。我开发了一个远程看护系统,老人依旧住在家里,需要康复的时候到社区的康复中心练习。这个养老模式就可行了。”丁勇说。
即便精分长期照护过程,养老依旧不是一个低门槛的投资。丁勇说,全世界养老行业长期照护的平均收益率是8%到12%,它低于中国大部分资本的资金成本。养老一定是很有钱的公司才能做的事情,美国几个养老机构背后都是大财团。“我觉得中国做养老还是国资、险资比较合适。我做这行是用技术做了杠杆,提高了护理效率,不依靠重资本。”
下一篇:互联网寡头病该治治了
文章地址:https://www.tianxianmao.com/article/online/5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