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关闭软件导航
位置:首页 > 资讯 > 电商资讯>互联网进化论大平台与微循环

  在人们热议互联网巨头“20万亿生态圈”的时候,已经忘了上半年的疫情冲击和下半年的经济反弹里,数字经济的平台效应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盘活效应。

  几年前互联网大佬描述自己的危机感时说:你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太老了。

  现在他们可能要补一句:你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太大了。

  客观来说,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扩张太快,规则和监管是有滞后的,但规则的强化是为了让数字经济在良性轨道里有更长远的发展,让它和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而不会阻止生态的发育。

  互联网相比传统经济是另一套生态,这套生态以两张面孔存在:

  1、它的资源集聚效应远快于线下而催生出一些大企业的平台效应;

  2、它的开放度也远高于线下,以广泛的渗透和连接能力极大提升经济参与度,建立起更活跃的微循环。

  这种盘活市场、畅通循环的能力,目前还在提升而不是减弱。

  随着规则的强化,数字经济的“新基建”反而会进一步提速。过去这几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很大程度上是由互联网的平台效应所撬动的。

  ①

  线上消费增量超线下

  背后是平台生态基础

  因为今年疫情的影响,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万亿)同比下降7.2%,但同期全国网上零售额(8万亿)同比增长9.7%,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65万亿)同比增长15.3%,占社消总额的比重达到24.3%。网上总零售额已接近社消总额的3成。

互联网进化论大平台与微循环1

  要害在于增量,实际上从2021年起,每年由互联网带动的消费增量绝对值已经大于传统线下消费。

  这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存量蛋糕切换,而是大量新的消费场景的创造和信用连接的完善。

  七天无理由退货和商家透明化的评级,在大多数线下商家仍然是做不到的。

  而且因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线下商业一方面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没有办法与消费者建立常态化的连接,另一方面则在于本身缺乏很基本的数据化而满足不了用户需求。

  讲真,传统商业假如不经过数据化的改造,仍然会浪费大量无效投资和堆积库存。

  在ATMD的互联网平台生态里,一方面是把握了有效需求,另一方面是持续进行有效投资。即便这些投资在当时看来是无用功。

  腾讯的微信,在很初只是一个移动端聊天软件,但它衍生出了内容生态、支付生态,在手机支付成为标配之后,这个生态里涌现出大量商业交易需求,微信顺势提供了小程序等更丰富的商业平台化工具。

  今年疫情期间,西南零售龙头步步高在小程序官方商城“步步高Better购”上发起了几十场直播,其中有两场步步高集团 和总裁亲自下场担当主播,为步步高超市带动直播单日GMV高达1.09亿,8日当天在线观看人数近30万。

  10年前的阿里云,很初在内部都被嘲讽和否定,外界更认为是天方夜谭,很终成为“双11”和支付宝等阿里生态各板块的顶梁柱,而且成为对外输出算力服务的平台,为大量中小企业节省了服务器、IT人力等额外成本。

  京东的自建物流,在很初也被业界广泛质疑,但很终成为电商和物流结合的典范。这种对有效需求的预判能力也建立在对有效需求的认知上,很终也带动全社会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加码投资。

  过去几年AT两家在线上线下“新零售”领域的PK过程里,给大量线下商业注入了数字化工具,不断进行场景重建和改造。中国很大的几家商超大润发、永辉、沃尔玛以及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等餐饮连锁都在数字化的土壤里进行了商业再开发。

  归根到底在于传统商业自身无法完成数字化进程,这里面有观念问题,有资金问题,很要害还是长期形成的渠道分销、坐地等客模式,利益链条太固化,无法从内部打破。

  而在互联网这一边,没有大的平台做支撑,这一轮中国商业的改造是不可能这么快速推进的。

  ②

  老平台铺路,新生态开花

互联网进化论大平台与微循环2

  互联网的开放性体现在无所不在的流动和迭代。

  在老平台长大的过程里,形成的不是生态固化,往往是给下一个新生态铺好了路。

  很典型的是与腾讯和阿里都有交集的拼多多。

  腾讯早期花大力气自营电商未成,很终放弃,在业界判定电商行业只能装得下两个巨头的时候,拼多多和微信稍做结合,社交化的电商效应直接把中国四五线城市的人群的消费热情都调动了起来,现在拼多多的市值已经超过京东,成为中国第四大市值的互联网公司。

  即使在成为阿里重量级竞争对手之后,拼多多创始人黄铮也感谢阿里之前为电商行业开拓的基础设施,包括支付、物流等方面,让后来者的创业难度远远低于淘宝初创时期——他们已经有了老平台建立的数字生态基础。

  淘宝在2020年开创的电商直播模式,在创造新场景的同时,也给后来者的快手和抖音铺好了路,两家短视频平台一边和淘宝京东进行嵌入式导流合作,一边自建电商生态。

  当然,平台生态更多孵化的是大量小微企业。

  日常在ATMD里运转的几千万个商家,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微循环。

  阿里京东自不必说,腾讯在产业互联网发力之后也进展迅猛,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1-2020微信就业影响力报告》显示,由公众号、小程序、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等构成的微信生态,在2021年带动了2963万个就业机会。

  相比APP,小程序开发流程简单,技术门槛低,在 甚至有中专学历的电子厂流水线工人抓住机会转型成为了小程序开发者,拿上了万元月薪。

  小程序上线至今,已覆盖超过200个细分行业,微信第三方服务商数量超过40000家。截至今年8月,品牌商家自营小程序GMV同比增长210%,

  交易活跃背后,离不开微信丰富的数字化助力工具包,以微信小程序为核心纽带,连接微信支付、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微信搜一搜、微信AI等能力。

  今年以来,微信加速了小程序经济圈内的基础工具能力建设:直播引流、视频号联动、小商店运营等全方位开放,传统线下餐饮企业“大师兄”在疫情期间通过企业微信进行线上社群运营,配合互联网化的传播内容,让9.9元/份的大骨头瞬间成为爆款,几个月内会员数量翻了近一倍。

  这些都有赖于背后强大的技术平台和数据运营能力。

  这种依托于技术中台和用户端的经济扩张,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经济,传导也更为精准,因为数字化模块的标准化,更简单形成内循环的生态。

  另一个传统渠道始终无法解决的是农产品滞销问题,在各大互联网平台流量倾斜和产地扶持的效应带动下,2021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了近4000亿元(全国农产品零售额不到2万亿)。

  在直播的带动下,农产品还会继续爆发,的确是吃货变多了。变多的原因是那些不逛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年轻人,其实也需要瓜果梨桃,而互联网展示的丰富和选择的多样,让他们的消费能够释放。

  ③

  大平台和微循环:在持续互动里盘活经济细胞

  很近这十年,中国数字经济的发育速度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在很多方面释放出的经济效应甚至超过美国。

  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的线下经济和治理不够标准化和透明化、信用机制欠缺,导致线下经济在很多方面传导不畅,大量商业需求和经济扩张意愿持续涌向线上。

  不管腾讯还是阿里的经济生态,能持续扩张归根到底来源于能构建基本公平和透明的平台机制,能解决商业扩张的连接、处理和信用问题,才能驱动这部分经济的循环扩张。

  尽管线下和线上各有利弊,但到目前为止,互联网还是代表了先进生产力。

  因为之前的线下经济,没有建立起一套能持续循环扩张的经济体系,如今倡导的“内循环”, 正是为了畅通国民经济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主要环节上不同程度的梗阻,。

  “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和补短板,几乎每一项都指向这些bug——无效资产、盲目投资和过度杠杆,这几个问题不解决,增量投资只会堆积更多问题。

  数字经济目前的扩张,还走在建立信用体系、发现有效资产和盘活经济流通的半路上,远远谈不上完美。但它的方向是在持续挖掘有效资产和促进增量经济循环。

  这个经济循环既有集约化的一面,也有碎片化的一面。

  集约化体现在互联网的平台化和生态化,碎片化体现在小微企业甚至个体经营者的大量参与。

  比如阿里,没有人来买东西和卖东西,什么梦想都是浮云。

  对于腾讯,没有C端用户的基础,产业互联网也举步维艰。

  互联网的生存基础,是中国经济的微循环细胞;互联网平台效应的延伸,则是把这些细胞激活,让微循环流动起来。

  从中国经济整体去看,大平台和微循环的两端,都不可或缺,它们之间的互动效应,在持续挖掘有效资产,盘活经济细胞。

  ④

  新基建和双循环

  离不开数字经济

  AT两巨头的竞争,给中国数字经济很大的贡献是贡献了两朵“云”。

  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可能会成为中国产业互联网很重要的数字化基建的引擎。

  这种信息处理能力的集中化,是数字化时代必然发生的事情。无论美国的亚马逊还是微软、facebook,很终都要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再升级。

  在这个基础之上,互联网巨头只要想继续扩张,就必须同时是奉献者。也就是给大量中小企业以养分和扩张的土壤。

互联网进化论大平台与微循环3

  腾讯前些年被贴的更多是流量标签,很近几年则明显在向工具化和服务化方向深耕,在丰富的数字化工具包影响下,越来越多线下企业主动求变,从追求“流量思维”转向“服务思维”,借助新型数字产品将服务做深做透。

  连接12亿人的微信,正在向通用型数字工具演进。

  阿里开创的很多行业先例,大都成为了新基建的一部分,支付、物流、云计算,都已经被视为数字经济的标配。

  在没有流量优势的基础上,阿里这个经济体今天还能保持高速扩张,要害还在于它打造了一个软性的商业信用体系,这套体系对线下同样是通用的。

  今年的疫情,阿里和腾讯几乎同时推出健康码,解决了即使耗费巨量人力也无法达到的出行效率问题,都有赖于在云化智能化基建的长期、大量的投资,才能迅速响应社会和经济的应急需求。

  从国际竞争这个层面看,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只能算同步跟上了节奏,大部分都还在国际化的学步期,更不用说成为通用工具。

  假如阿里的EWTP、字节的TikTok不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在数字经济全球化这一局里又会失去一次良机。

  究竟中国与发达国家能并驾齐驱的产业并不多,数字经济是这20年来中国经济很有机会创造出先手模式的领域。

  在中国经济内外循环两方面,现在的数字经济生态,都不可缺。

  从大平台和微循环互动的角度,数字经济的路,还很长。

如果您觉得 互联网进化论大平台与微循环 这篇文章对您有用,请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文章地址:https://www.tianxianmao.com/article/online/4492.html
解放双手无尽可能,有问题添加天线猫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