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政策走严之后实现了优胜劣汰,对于开了线下诊疗机构的互联网医疗,其实也是好事。
在“互联网+”摧枯拉朽扫荡线下之后,有三个领域,痛点槽点很多,互联网却一直未能颠覆,那就是住房、教育和医疗。
虽然马云大大说了,未来,健康、娱乐是很有潜力的两大领域,但狭隘的以诊治为核心的互联网医疗,还真的不是四处出击的互联网能颠覆得了的。
中国病人们在线下看专家门诊,老是吐槽老专家们只看三五七八分钟,恨不得老专家切脉、看片子不雅观察一整天,所以你敢让网络那头的专家没首诊、没检查就给你开个大病处方吗,帮你敲定到底是该化疗还是该手术吗?别逗了,亲。
对于个体病患来说, 一条用命得出的真理是,效率比起来质量的重要性,不及九牛一毛,看错病没命,吃错药致命。所以,很少为政府点赞的我,也想为卫计委规范互联网医疗的征求意见稿点个赞。
昨天我闲来无事做了个统计,发现泛互联网医疗创业项目中,大多数活下来而且活得好的,还是以医疗配景的创始团队为主,而死的早死得快的,互联网配景创业团队居多。
监管收紧,放弃颠覆线下吧
首先,我们先界定下互联网医疗的概念。
第一,泛互联网医疗领域。从2021年开始火热的互联网医疗,可以分为七种创业模式:互联网+医疗模式:互联网病院市场模式;在线问诊市场模式,好比春雨医生;医药电商市场模式,好比天猫医药馆等;医生办事市场模式,好比医联、丁香园;AI+医疗市场模式;医美领域,好比更美等;健康工具助手,好比美柚等。
第二,狭隘的互联网医疗领域,就是以诊疗为核心环节,以患者和医生关系为主的互联网诊疗模式,按照卫计委5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的界定,“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患者和公众提供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处方等办事的行为。”
意见稿一出台,政策之手圈定了互联网医疗的可行界限:要么是医疗机构间的远程医疗办事;要么基层医疗机构的慢性病签约办事。并且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不得对首诊患者进行互联网诊疗活动。
对于开展互联网诊疗的机构和医生,其准入门槛,也参照传统医疗机构的办理措施,必需是拿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以及拿到从业资格的医生。而对于没有线下实体病院的纯线上机构,要求注销重新注册。
政策一出,有鼓掌的、有哀嚎的,但是身为一个对政府管制一向持怀疑态度的吃瓜群众,这天线猫SEO软件我真的想为卫计委逆“互联网+”大势的监管倾向点赞,这不是泥石流,这是一股清流。
当初互联网金融被写入政府工作陈诉,金融主管部门惧于包容鼓励的大方针,迟迟没有出台任何监管办法,结果不法集资、骗贷骗钱借着P2P和互联网金融名义,四海八荒畅通无阻,骗了几百亿,泛亚、e租宝让几十万家庭失血、割肉、破产,P2P和互金也从风口酿成了互金公司躲避不及的贬义词,现在都改叫金融科技了。
互联网诊疗,假如也是撒开把,不设定准入门槛,监管完全缺位,那就丢的不是钱,是命了,有可能成为莆田系的又一沃土。
因此,联手专业的线下医疗机构和医生,才能走通互联网医疗之路。这一点,其实很多医疗配景的互联网医疗创业者早就想通了。
遭受追捧的头部互联网医疗中,也有不少拿到了医疗机构从业资格,正在开办线下诊所。好比早在2021年就布局线下实体医疗机构的丁香诊所。还有,之前曾拿到云峰基金和腾讯投资的医联,也颁布颁发年底前,将和腾讯合开数家企鹅诊所。
因此,卫计委的新规看似提高了门槛,给互联网诊疗带上了镣铐,但监管底线明确之后,反而制止互联网诊疗走入进大坑的风险。并且,政策走严之后实现了优胜劣汰,对于开了线下诊疗机构的互联网医疗,其实也是好事。
高度非标,低频被动
尽管有些从业者对该意见稿反感,但相对专业、尤其是出身于医疗行业的互联网医疗行业从业者,恐怕觉得卫计委新政很有须要,为啥呢?
首先,医疗的复杂化和非标化。
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完美的医疗体制,要么看病难、要么看病贵,要么医疗水平差,奥巴马任期内,声势浩大要搞医疗改革,很后也不见啥动静。
原因就在于医疗信息的分歧错误称,这是医疗的自然属性。基于真正的千人千面、极为非标的个性化病例,以及高度依靠线下的检查、会诊、手术体系,互联网医疗要完全颠覆线下就是痴心妄想,拥抱线下才是正途。
文章地址:https://www.tianxianmao.com/article/online/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