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细雨、山间绿竹,一群“身强体壮”的鸡,有的在散步,有的在追逐。蓝色鸡棚里,一批刚采购的鸡苗,还在“闲庭信步”,时不时地窥探一下外面的世界。
这发生在贵州省施秉县马溪乡一个山间的一切,都同步出现在北京京东总部的“跑步鸡”数字中心。京东“跑步鸡”项目是京东集团开展的创新型电商扶贫项目,已经成功从河北武邑县复制到贵州施秉县。
参与“跑步鸡”项目的贫困户刘大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分红900元、土地流转费2300元、临时劳务费1000元左右,总计4200元。这是施秉县马溪乡每个贫困户一年多增加的收入。
除了“跑步鸡”项目,京东还扶持了“游水鸭”“翱翔鸽”“跑山猪”等一系列养殖扶贫种类,以及“苍溪猕猴桃”“仁寿枇杷”“牡丹江杂粮”等一系列种植扶贫种类。
京东从技术、加工、品牌营销、物流、技术追溯等各个环节介入,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的知名品牌,不仅吸引了广大贫困户积极参与,又为消费者提供了绿色无公害的优质产品,实现了贫困户、消费者和项目实施企业多方共赢。
从扶贫点到产业链,再到全面致富,刘强东带领京东走通了一条集公益性和商业性于一体的可持续性发展路径。
如今,脱贫基本已成过去,奔富正是现在及未来。在扎根基层扶贫的过程中,京东力量已经化为乡村振兴的内力和外媒,把农产品产出来、卖出去、品牌化,将穿插在整个乡村振兴的发展脉络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跑步鸡”项目源于刘强东一个朴素的想法:如何将农产品卖到城市去,并且能让农民赚到钱。
从价格优势来看,农户散养鸡自然比不上养殖场规模化生产的鸡;从销售效果来看,农户散养鸡难成规模,又缺乏标准化,很难形成明显的溢价优势。
于是,京东自2021年启动了一个标准化生态养鸡项目——“跑步鸡”。
首先,设立养殖标准。在每10亩林地为一个区域的“跑步鸡”养殖区里,跑步鸡在养殖区内自由活动,吃的是青草、野豆子、昆虫和草籽,同时,在每日两餐的特制食料里含有钙、磷、钾等微量元素,食料中保证不含任何兽药和激素。经过6个月左右的饲养,长到三四斤,才可以出栏。
“跑步鸡乐园很大程度还原了鸡的原始生活方式,我们用按时消毒和封闭治理很大程度保障整个园区的安全规范。”京东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其次,落实启动资金。对于贫困农户缺乏资金实施鸡场建设和鸡苗采购的问题,京东提供了两种思路。一是通过京东数科旗下的金融业务为贫困户提供无息贷款,二是联合定点扶贫机构共建鸡场,从而获得专项扶贫基金。河北武邑县“跑步鸡”项目属于前者,贵州施秉县“跑步鸡”属于后者。
很后,提供销售渠道。所有“跑步鸡”均由京东生鲜回收,在京东自营被售卖,其中每只鸡30元的利润分到贫困户手中。这些鸡肉往往因为口感好、品质高,一经出栏售卖,就被抢购一空。
施秉县马溪乡党委书记张雪宾向记者介绍,赤水乌骨鸡和黔东南小香鸡是当地比较优质的鸡肉品类,以往只能销往周边区域。如今,京东“跑步鸡”项目在施秉县落地,采用这两类鸡苗养成“跑步鸡”,不仅能为当地贫困户增收,还将两大鸡肉品种推广至全国。
当北京的消费者,吃上来自贵州大山深处的佳肴时,刘强东那个朴素的想法就实现了。更重要的是,贵州“跑步鸡”的出栏,意味着这个扶贫模式得到了成功复制。
“跑步鸡”俨然成了一个支点,撬动出一个京东电商扶贫的经典模式。
京东的扶贫之旅开始于2003年。当时的京东一共只有38名员工,刘强东却带领全公司前往山西省静乐县,在当地领养资助了38个贫困儿童。捐助帮扶是“输血”,“输血”不如“造血”。自从2021年1月,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京东的扶贫方式逐渐过渡到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很直接、很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跑步鸡”之所以成为京东电商扶贫的经典模式,因为它跑通了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建设、物流系统搭建、销售终端落地等各个环节,着眼于从全产业链入手打造闭环的扶贫机制。
有专家分析认为,零售领域一端衔接供给端,一端衔接消费端,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流通干线的作用。京东正是基于十几年聚焦于零售行业的互联网化,积累了深厚基础设施资源和能力,才能帮助农业搭上产业互联网的快车,为贫困地区相对落后的农业产业提供跨越式发展机会。
于是,不仅仅是“跑步鸡”项目,京东同时正在开展“游水鸭”“翱翔鸽”“跑山猪”等海陆空全品类的“互联网+金融+产业”扶贫项目。
这些项目落地的过程,既是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也是品牌化的过程。在京东电商平台,消费者不仅能买到上述养殖类品牌的产品,还能买到“苍溪猕猴桃”“仁寿枇杷”“牡丹江杂粮”这些以主打区域品牌的种植农作物,还包括京东扶贫过程中形成的其他农作物品牌,比如“等蜂来”“阴山优麦”这些由京东从0到1创立起来的扶贫品牌,如今已成为京东自营的畅销产品。
将扶贫产业升级至品牌化建设,贫困地区自身持久的造血功能会更加强化。这也是京东扶贫模式不断演进的过程。
京东零售生鲜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说,“品牌化让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产品有了新的属性,通过产品创新,我们发现了新的市场需求。同时,京东以规范化的方式牵头整个产业发展,很终让贫困农户受益。”
经过多年实践,京东扶贫的“方法论”在实践中也日趋成熟。它以品牌化为核心,改变扶贫产业徘徊于低附加值的现状,以品牌提升产品溢价,进一步增强产品和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帮助扶贫产业真正地走向市场,将贫困地区从扶贫之路引入到致富之路。
脱贫摘帽之后,建设漂亮乡村、加速乡村振兴就成为接下来的目标。京东在前期扶贫打下的良好基础,可以更好地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在贵州施秉县参观“跑步鸡”项目的时候,记者还参观了施秉县扶贫馆的线下体验店,当地特产的杂粮、腊肉、茶叶等一应俱全。这些产品在京东商城的施秉扶贫馆均有销售。
该扶贫馆由施秉县一家国有企业运营,同样肩负着扶贫属性和商业化运营双重使命。扶贫馆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京东电商为当地农产品销往全国提供了一个尤其强有力的渠道,经常借助京东消费扶贫的活动,实现销量大增。
经常在京东上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者会注重到,京东有很多以县域一级命名的“特产馆”“扶贫馆”,这些集纳了全国各个毛细血管地区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覆盖了众多品类的农产品,这些都是依靠京东扶贫力量逐渐设立起来。
可以说是,京东扶贫走到哪里,那里的“扶贫馆”“特色馆”就开起来。有些跟着京东物流的网络发展起来,有些跟着“跑步鸡”这样的项目联动起来,有些跟着京东各股扶贫力量搭建起来。
京东扶贫的星星之火,已经渐渐出现了燎原之势。目前,京东平台上总计有250个“扶贫馆”,是京东扶贫成果很直观的展示,也是从给钱、给物发展到扶智、扶志的重要体现。
京东从支持贫困地区脱贫,到支持农村全面奔富,基本实现了由点到线再到面。在脱贫攻坚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刻,京东扶贫工作也迈上了质变的台阶。
作为以供给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京东致力于将长期以来打造形成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开放,帮助农村地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改善农村人民生活,走上全面小康的“奔富”之路。
如今,回过头看,为什么京东有能力且有意愿做这些事情?这与京东发展基因与商业路径高度吻合。
首先,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出身苏北农村,对农村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也深知农村想要脱贫的意愿多么强烈。无论是担任河北平石头村村长,还是在两会上建言电商精准扶贫,还是直接为扶贫产品带货,刘强东始终是走在京东扶贫一线的“1号员工”。
因此,自京东成立之日起,从回馈家乡,到发展农村电商,再到产业扶贫,京东扶贫就一直在路上了。
其次,京东起家的电商平台有着天然的销售渠道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正好解决农产品销路难、溢价难的问题。京东利用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探索出电商扶贫的崭新现实路径。
更重要的是,随着京东集团各个业务板块的不断发展壮大,围绕助力个人脱贫、产业脱困、区域发展的工具越来越多。比如,京东健康的医疗下乡、京东物流的全国网络效应、京东数科提供的技术驱动,等等。
概括而言,自2021年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五年的时间内,京东发挥自身在供给链、物流、金融、技术、服务等领域积累的基础设施能力,尤其是发挥在智能供给链、智能物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基础设施能力,从产业扶贫、用工扶贫、创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公益扶贫等领域入手,帮助贫困地区打造品牌,提升产业链、供给链能力,打通供给端与消费端,成为贫困地区产业升级、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
五年的扶贫之路,京东已帮助全国贫困地区上线商品超300万种,实现扶贫销售额超1000亿元,直接带动超10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京东自2020年启动农村电商战略,过去五年京东平台实现农产品交易额超5000亿元,成为农产品上行的主渠道。未来三年,京东将推出“奔富助长计划”,带动农村万亿产值成长。
放眼未来,围绕着整个集团战略规划,由脱贫向奔富的转变,京东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
比如,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快速整合和更新贫困地区各类信息资源,推动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提升扶贫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形成更有针对性的乡村振兴计划。
再比如,在通畅的信息共享机制下,各部门、各地区之间会形成统筹协调、多方联动的协同工作格局,从医疗卫生、健康、教育等方面对贫困户实施全方位帮扶,也可以在不同地区间可以更加精准地调配和使用社会公共资源,达到优势互补、社会公共资源利用效益很大化的目标。
总之,随着商业外沿在不断扩展,京东的能力建设将支撑整个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向更高层次发展。
文章地址:https://www.tianxianmao.com/article/online/12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