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600字,阅读约4分钟
01组织用人的“温度”与“使命”
组织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阿里、华为来说,这个“兵”,包括创始人马云和任正非本人。创始人、元帅都是如此,那么,不论你有多大的战功,不论你是多么高级的将领,全部“能上能下”,拿起行囊,组织安排去哪儿就立马去哪儿,没有怨言,起码没有抱怨的习惯。
这“上与下”的人才大调动中,布满了“温度”与“使命”——这是与硅谷式的外企不一样的地方,有中国特色。硅谷的人才调动,往往是“职业化”“规则化”,更商业和冰冷。温度与使命,正是强大的中国商业组织的共同特点,也是核心竞争力。
02“战将3000”与“人才培养两重境界”
阿里与华为,为什么能够做到“能上能下”?首先是有战将三千。对于18万员工的华为、10万员工的阿里来说,战将又岂止三千。
从外面看,阿里巴巴是人才济济,总似乎有用不完的能人,组织、文化发展,如行云流水一般,而马云就在这行云之间太极起舞,四两拨千斤。这一切,都是因为前置性功夫做得足够好——这个功夫就是人才培养机制。
现用现招的组织,注定没有发展后劲,这也是很多公司不自然犯的严重错误,或者是决策人的短视,不忍将资源用于暂时看不到结果的人才梯队建设上。
对于人才培养,有“水面”与“河底”两重境界。有足够的人可用,这只是水面的问题;而河底的问题在于,这是不是“我的人”,是不是认同公司的价值观——这点非常重要,只有足够多的“我的人”,才能做到“能上能下”。
成规模的组织,是人才培养大于人员招募,都会有其人才储备、盘点、培养计划。越是中高层,越会比较少地直接招来就用,而是在低一两个层级的岗位接受培养,多人“赛马”发展,而后在价值观上成为“自家人”,工作历练也到了火候,才有机会上位。
阿里的张勇,就经历了这个典型的过程。初期进入阿里的时候,张勇是淘宝的首席财务官,十年无数“战火”中,修炼成为阿里人。经历了和陆兆禧的CEO赛马,很终修成正果。
对于职场人,搞清楚这些机制,看清组织迭代的根本逻辑,是晋升与发展的 关键,大公司看的不仅是入职的岗位,而更是晋升的岗位。
03“刚性制度”与“文化适应”
其次,是制度上的“能上能下”保障机制。阿里开始的时候,靠的是马云的个人魅力,比如撤换当时“淘宝之父”孙彤宇。而到后面,这种组织迭代也制度化了,“十八罗汉”集体辞去创始人身份,以合伙人机制取而代之。
华为有CEO、轮值制度,动不动就全员辞职的组织“休克”“激活”机制,日常的人才盘点,强制分布的“271”末位淘汰机制等。坦率地说,进入这样的组织,想要发展,必须做好自我改变的心理预备。
本质不在于“我是什么样”,而是“组织需要你是什么样”,凡是高速发展的商业组织,大都如此,职场人与其被动地改变,不如主动去改变。
组织所产出的,很终是文化,也就是组织目标的延伸与哲学化。相应地,对于职场人在组织中的发展来说, 关键是价值观。价值观中,关于“以客户为第一”,现代公司中,普天下没有哪个公司不是如此说。
彭蕾说,阿里要“聪明、皮实、乐观、自省”的人,而这个“皮实”的根本就是“拥抱变化”,在华为,也是以服从组织的意志为天职。职场人在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场时要注重,像这种高速发展的公司,绝对会影响你的个人生活,甚至会“毁了”你的个人生活。
要想在这种公司有好的发展,要做好“豁出去”十几年的预备。当然,在这样的公司,疯狂地干上十几年,也会让你财富自由。华为的一位副总裁,因为家庭牵绊不适应公司发展,任正非曾劝这位高管“离婚”。
组织是由人、目标和规则三方面构成的,而人很为基础。选什么样的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很终决定了组织是什么样,形成什么样的规则,能否实现目标。职场人要看懂,才会在人才的“乾坤大挪移”中,向上走,而不是向下走。
假如你想在尽量短的职场生涯中,跳得尽量高,那就按照阿里、华为的方式培养自己。不要担心当前自己所在的组织,对人才的偏好不是这样的,这是优秀公司的大趋势。
其实,你这样培养自己,就是为你将来进入更加优秀、更适合自己的公司在做预备。假如现在的公司不适合你,那是因为你已经到了该跳槽的时候。
下一篇:淘宝新店刷流量会被降权吗
文章地址:https://www.tianxianmao.com/article/online/1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