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阿里巴巴(NYSE:BABA;9988.HK)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季度报告。
本季度,阿里总营收同比增长34%,达1537.51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42%,达347.05亿元;天猫国际实物商品交易额(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增长27%。
本季度财报着重体现了阿里巴巴的“稳”:阿里巴巴作为中国很大的消费平台,其业绩增长也反应出后疫情时代人们消费水平的快速回升。
阿里巴巴旗下的商业+金融帝国已经发展为人们生活中绕不开的部分,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专注基础设施的还有阿里的老对手——腾讯。
两家企业看似互不侵犯的错位发展了这么多年,其实暗中较量一直在进行。中国现在的互联网战争,寻根究底,都是阿里和腾讯两家公司的比拼。
同样是今年二季度,腾讯控股营收为1148.83亿元,同比增长29%。虽然营收规模和增速都略逊于阿里,但微信及WeChat的用户合计已经超过12亿,远超阿里的移动月活跃用户8.74亿。同时,微信及WeChat用户环比净增加7340万,阿里月活仅增加2800万。
两家公司在数据上各有胜败。在电商之战、本地生活之战、互联网科技之战等同时打响之时,阿里巴巴开始大张旗鼓进入腾讯的变现出口——游戏领域,而腾讯也终于要抛开代理人,亲自出马迎战阿里。
核心商业之战
包括电商和新零售在内的核心商业,依然是本季度阿里优选盈利的板块。
该板块本季度同比增长34%,其中很亮眼的是主要由天猫超市、盒马及合并考拉带来的“其他”收入同比80%的增幅。
另外,菜鸟网络不断优化“很后一公里”服务,今年6月日均包裹处理量同比增长超过100%;本季度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订单量同比增长也超过100%。
这样的发展速度和增长率放在其他任意一家企业都非常优秀,但季报发布当日阿里巴巴港股和美股均微跌,反应出市场对阿里发展的些许担忧——除了核心商业外,其他领域的盈利不知何时能兑现,而核心商业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
腾讯系的京东、拼多多和美团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发布季报。这三家公司用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从不同角度对阿里巴巴的核心商业产生威胁。
京东包括物流在内的供给链闭环已经基本建设完成,现在进入红利期,本季度和上季度均展示出了超预期的盈利能力;阿里巴巴虽然入股“四通一达”,并且自建菜鸟物流,但是“四通一达”无论在运送效率还是在口碑方面均远逊于京东,自建物流诸如仓储之类的基础设施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拼多多从横空出世以来就抢占了广阔的下沉市场,在用户增长速度方面无可比拟。本季度末,淘宝特价版用户数超过4000万,而拼多多的年活跃用户数已达6.83亿,直逼阿里巴巴的7.26亿。更让人担心的是,对比四家公司的年活跃用户数,阿里巴巴的增长率是四家中很低的。
虽然从去年开始由于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经见顶,人们不断提高精细化运营的地位,弱化流量的重要性。但是流量依然是互联网企业的基础,谁占领很大的流量群体,谁就有很多的数据,从而除了变现可能性更高外,还能在大数据时代占得先机。
很难想象假如失去了“中国很大的电商平台”的名号,对阿里巴巴来说意味着什么。
美团点评目前是阿里巴巴的“头号敌人”。在阿里一直想形成的支付全场景闭环中,本地生活服务一直受到美团点评的干扰。即使阿里的资源不断向饿了么倾斜,美团在外卖领域依然占据领先优势,并将其成熟的外卖配送体系用于生鲜、商超配送等其他本地生活场景。
为了抢到新零售的头把交椅,阿里的资源必然会继续向饿了么倾斜。不过,想要颠覆现有的霸主,让消费者改变使用习惯,阿里和美团还有很久的拉锯战。
就连Lazada在东南亚的良好表现,都没能打赢腾讯入股的Sea公司旗下的Shopee。
腾讯拥有Sea40%的股权,Sea在2020年推出电商平台Shopee,由于其在每个国家都进行本土化运营,推出后得以迅速发展。2021年,Shopee的GMV176亿美元,Lazada的GMV约为130亿美元。
假如说腾讯只是上述公司的股东,而非实际控制人,此前阿里的核心领域竞争者背后只是有腾讯的影子,那么,腾讯开放“小商店助手”小程序,就是想再次亲自下场,试水电商。
个人在“小商店助手”中上传身份证照片并填写手机号,审核成功后即可开店,二维码可以一键分享至微信聊天。
根据腾讯今年初发布的《码上经济影响力报告》,2021年,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的交易额达到了8000亿。小商店申请简单快捷、背靠12亿活跃用户,假如该小程序被大范围推广,有可能通过社交裂变,对阿里的零售平台产生致命打击。
阿里在核心商业领域似乎预备以不变应万变。究竟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即使像拼多多这样营收和活跃用户数迅速扩大的新势力,想要实现盈利也需要时间探索。而零售并不依靠熟人社交,甚至很多人并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卖货。因此,腾讯的社交分发模式在电商领域可能失灵。
相比于京东的渠道化和拼多多的下沉化,淘系电商在扩大自营的同时领先一步,开始细分用户层,分层治理。去年刚被并入阿里的考拉聚焦会员服务,与天猫国际的“宽度”区别,只要聚焦细分类别的“深度”就是很好的例证。
在电商这样的“现金牛”领域,腾讯和阿里必有一战。
云之战
阿里在核心商业领域受到极大挑战,现在能撑得起市场对其信心,让投资人看到集团明确的上升空间的,就是阿里云。
阿里在互联网科技方向的前瞻性使其公有云技术的系统性开发比腾讯早了好多年,而阿里在云技术、操作系统等技术领域的投入和开发,让腾讯难以望其项背。
在Gartner评选中,阿里云计算能力排名全球第一;在TPC官方披露中,阿里自研原生云数据库刷新世界纪录,领先第二名近30%;在云操作系统方面,阿里云建成了中国优选自研云操作系统飞天,并配套一系列自研技术。2021年双11前,阿里巴巴已经实现核心系统100%上云,成为全球前期将核心交易系统100%运行在公共云上的大型互联网公司。
阿里云作为中国第一大云服务商、世界第三大云服务商,很近获得高盛930亿美元的估值,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排名前五。
当前数字化正成为新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分析师认为,阿里云凭其发展速度,未来估值将从目前的8倍PS大幅向亚马逊AWS的14倍PS靠拢,未来对阿里营收的贡献率也有望像AWS对亚马逊12.79%贡献率接近。
不过,中国公有云服务的竞争才刚开始,腾讯也并非没有机会。
虽然把云服务单独立项时间晚,但腾讯内部开始用云服务可以追溯到2008年QQ空间开始发展小游戏的时候。
基于腾讯集团的娱乐基因,腾讯云在音视频解决方案及游戏解决方案方面做得较为出色。根据用户体验反馈,腾讯云客户端交互界面更加友好。
5G时代来临,云游戏可能颠覆目前占市场份额很高的移动端游戏,腾讯在游戏版权和云方面的优势可以结合,推进两项业务共同发展。不过,腾讯云的安全性和售后服务评价远逊于阿里云,并且其在游戏市场的地位可能会把竞争对手都推向阿里。
根据Frost&Sullivan对于中国公有云市场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Q1无论是IaaS还是PaaS市场,阿里的份额都远超腾讯。
大家都知道,腾讯擅长前期模拟、后期超车。微信支付曾靠过年发红包这件“小事”,迅速抢占支付宝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这样的场景是否有可能在云服务领域再次出现?旁观者只能拭目以待。
抢占新赛道
腾讯在社交方面占据优势,阿里在科技方面暂时领先,双方互为攻守。但在国际形势日渐复杂、中国企业出海受阻、外循环之路堵塞而国内的消费端已经基本开发完毕之时,企业被迫加快向企业端(2B)或政府端(2G)的转型。阿里和腾讯的策略基本都是打造一个底层基础设施平台,帮助B端和G端降本增效。
两巨头不可避免的在新赛道狭路相逢。
立志“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阿里起家就是依靠B2B模式,比腾讯的2B基因更强。商品零售和批发方面,阿里的国内和国际业务均发展良好,并且打通了厂家、商家、消费者的产业链,能给商家更好的数据反馈,提出更及时的解决方案。
成长新引擎方面,阿里云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已经应用在多个商业和政府领域。阿里云覆盖60%保险企业、50%证券公司以及数百家银行客户,是2021年中国工业云基础市场以及平台解决方案市场第一,也是中国数字政府大数据市场优选一家份额超过10%的云计算企业。
在今年的必争新赛道——在线教育领域,阿里的钉钉意外“出圈”,从企业服务平台迅速扩展到教育服务平台,成为教育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云钉一体”产生了1+1>2的效应,想象空间更大。
腾讯同样推出了企业微信、腾讯会议等2B服务平台,而微信群本来就是各公司、学校用来交流的主要平台之一。虽然市场占有率不及阿里云,但腾讯云的合作方中也不乏保险、证券及政府等大客户。
在教育领域,腾讯投入很多的是聪明校园建设。2020年的疫情袭击中,腾讯教育服务了全国30多个省份的教育主管部门,超过3000家线下职业教育机构在腾讯课堂报名转线上,服务学生人数超过1亿,与阿里不相上下。
马化腾和马云曾经都谈到因不知道现在年轻人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而感到焦虑,而腾讯和阿里的产品在领军人的危机意识下不断拥抱变化,两家公司也都因此得以不断成长、历久弥新。
面对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2C向2B的转型,两家公司依然表现除了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今年,腾讯以难得的狼性开始整合原本分散的资源,并且亲自下场做业务扩展,在多个领域与阿里正面竞争。
可以预见,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飞速变化、互联网企业之间重叠的业务越来越多、AI和大数据迅速崛起的时代,两巨头的竞争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出色。
文章来源:天线猫博客
文章标题: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以阿里系和腾讯系为主
本文地址:www.tianxianmao.com/seo/11618.html
上一篇:淘宝刷流量作用是什么
下一篇:天猫国际下架问题Go猫粮
文章地址:https://www.tianxianmao.com/article/online/12091.html